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自驾旅游 自驾旅游
城隍庙的由来_城隍庙的由来历史典故
zmhk 2024-05-28 人已围观
简介城隍庙的由来_城隍庙的由来历史典故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城隍庙的由来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城隍庙的由来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
1.关于城隍的来历
2.杭州西湖城隍庙历史
3.关于城隍庙的小知识
4.城隍庙是干什么的
关于城隍的来历
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为儒教《周宫》八神之一。也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县长(是真正专门负责人一生福寿禄和恶罚明的官职,而且不是神,称呼为城隍 判官等)。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儒教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杭州西湖城隍庙历史
城隍的信仰由来已久,从最早没有神像、没有庙宇、一堆土坛的自然神的崇拜深化为复杂的人鬼神祭拜,期间经历了一千多年。到了明代,据说朱元璋落难的时候曾夜宿城隍庙,因而,他当上了皇帝后,特别的追祀城隍神,曾给各级城隍神分封爵位,使城隍神带上了浓郁的地方官色彩。后来,朝廷通令各省、府、州、县建造城隍庙,列入国家祀典,将城隍与山川、风云雷雨共祀,更规定只要新官上任都必须抬起吉日到该地城隍庙举行奉告典礼才能就位,城隍庙与地方官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又因城隍爷司掌阴阳两界,关系每个人的从生到死,他无疑又与地方百姓关系也极为密切。因而,现今的宗教信仰之风浓郁的南方县市,只要有点历史,只要古建不是破坏的太严重,通常都可以见到城隍庙,作为县市的传统公共空间的小心,举行大型公共活动的主要场地。平海卫城隍庙始建于明初平海卫城的设立。为增强海防,防范日益猖獗的倭寇来犯,明初朱元璋派遣江夏侯周德兴巡视福建各地。周德兴来到府,沿着海滨调查研究后,提出一系列海防建设建议。然后,组织兴建平海卫城、莆禧所城,心脏南日水寨、冲沁巡检司等军事设施,并派重兵防守。周德兴是位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工程专家。他的一系列的军事举措,使得明前朝100多年,东南海防稳固,人民安居乐业。“惠泽于民”的周德兴死后,被封为平海卫城隍庙神,即城隍爷。人们相信“英雄虽逝英灵在”,逝云的英雄成为城隍爷后仍然能够护国保邦,剪恶除凶,监督一切为非作歹的人,使之心存忌惮。
现平海卫城城隍庙为明代建筑物,仅次于平海卫城西门内、卫治西北。洪武二十年创建,景泰四年重修,清康熙年间复界后重修。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高奏发厦门、正殿和后殿三进封闭式院落。山门外石墙、石阶、石狮子、石碑,是石头的世界。三层四十级的石阶撑起依朝阳山而建的面阔五间的山门,拾级供销社中,肃穆的官庙氛围油然而生。山门两侧是钏楼和鼓楼,简短浏曲线的正脊线和卷草纹的垂脊装饰使双层四方形的两楼显得精巧秀气。山门的门廊前沿石柱顶上的托木由两对动作各异、雕饰精美的鱼龙木雕承托着,一对以头在下鱼尾在上承托,一对以尾在下嗤牙裂嘴的头部承托屋檐的椽木,两两相对,趣味盎然。山门内一条石板通道直通丹墀至正殿。山门、正殿、后殿、回廊连成一体,整体布局疏密有致。
正殿内城隍爷居中,手拿记载人一生功过的生殖薄的文判官列一边。一旦人过世,帐下谢将军、范将军即将人拘提到城隍庙,经判决或升天入仙班,或下地狱受苦难。然后由大鬼小鬼连生死薄一起送阎王爷,并由牛头马面站在奈何桥上执法。或让路升天、或踢入地狱。牛将军力大无穷,马将军快速无比,任何人想逃脱都是不可能的。无论你信还是不信,站在这里不由的发入深思。面对这样的铁算盘,是不是该回过头来自我衡量一下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如果真有这样一位铁面无私、又无所不知的正直判官,人间将少了多少的奸佞。
如今的平海卫城隍庙仍然是平海村的一个重要的公共活动的忠心,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的城隍爷的巡游活动、正月十五的灯会等等都以城隍庙为忠心展开,将平海的民众文化活动一再掀往高潮。
关于城隍庙的小知识
西湖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锁定
同义词 杭州西湖一般指西湖(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中文名称
杭州西湖
外文名称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gzhou
地理位置
中国浙江杭州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约6.4平方千米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级别
国家A级风景名胜区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西湖十景 新西湖十景 三评西湖十景
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湖泊长度
3.2千米(南北)
湖泊宽度
2.8千米(东西)
湖泊面积
6.39平方千米
平均深度
2.28米
库容量
1429万立方米
湖岸线长度
15千米
经纬度
30°14′45″N 120°8′30″E
名 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湖中一山
孤山
湖中二塔
保俶塔,雷峰塔
湖中三岛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湖中三堤
白堤,苏堤,杨公堤
环湖名街
北山街,南山路,湖滨路
建议游玩时长
3-6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3-5月、9-11月
目录
1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秦汉到唐 五代两宋 元明清时期 近代时期 解放后 21世纪 列入世界遗产2 地质
3 山水西湖
一山 二塔 三岛 三堤 西湖十景 环湖街道4 人文西湖
宗教艺术 文学作品 美术 民间传说 名人故居 西湖游船5 生态西湖
植物 动物 人工治理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西湖图出自《咸淳临安志》清同治六年补刊
《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1] 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2] 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秦汉到唐
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张岱《西湖梦寻》记载:“大石佛寺,考旧史,秦始皇东游入海,缆舟于此石上。”此处所言大石佛寺,即位于西湖北侧的宝石山下,尚有“秦始皇缆舟石”之景。
自从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南北五大水系,便捷的交通也促进了杭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
唐朝,西湖面积约有10.8平方公里,比近代湖面面积大近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脚下,东北面延伸到武林门一带。香客可泛舟至山脚下再步行上山拜佛。因为当时未修水利,西湖时而遭大雨而泛滥,时而因久旱而干涸。
建中二年九月(781年),李泌调任杭州刺史。为了解决饮用淡水的问题,他创造性地采用引水入城的方法。即在人口稠密的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六井,采用"开阴窦"(即埋设瓦管、竹筒)的方法,将西湖水引入城内。六井现大都湮没,仅相国井遗址在解放路井亭桥西。其余五井是:西井(原在相国井之西),方井(俗称四眼井),金牛井(原在西井西北),白龟井(原在龙翔桥西),小方井(俗称六眼井,原在钱塘门内,即今小车桥一带)。
长庆二年十月(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白氏兴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杭州)至盐官(海宁)间农田的灌溉问题。其实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堤坝,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称为白公堤,并非近代的白堤。白氏在钱塘门外修堤,建石涵闸,把湖水贮蓄起来,还书写《钱塘湖闸记》刻于石碑,写明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如今白公堤遗址早已无存,但后人却借白堤(当时称“白沙堤”)以缅怀白公。白氏不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还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诗词。最为著名的作品有《钱塘湖春行》、《春题湖上》和《忆江南》。
五代两宋
历史上对西湖影响最大的,是杭州发展史上极其显赫的吴越国和南宋时期。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定型正是在此两朝。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907—960年)以杭州为都城,促进与沿海各地的交通,与日本、朝鲜等国通商贸易。同时,由于吴越国历代国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灵隐寺、天竺等寺院和钱塘江观潮是当时的游览胜地。由于西湖的地质原因,淤泥堆积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维护工作,因此吴越国王钱镠于宝正二年(927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泉,确保了西湖水体的存在。
北宋后期,著名诗人苏轼对西湖治理做出了极大贡献。从五代至北宋后期,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上《乞开杭州西湖状》于宋哲宗,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同年四月,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相传杭州名菜“东坡肉”,就是苏东坡犒赏疏浚民工的美食。与白居易一样,大诗人苏轼也在杭州留下了众多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
1127年,南宋定都临安后,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激增,经济繁荣,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杭州的旅游者,每年除香客外,又增加了各国的使臣、商贾、僧侣,赴京赶考的学子,国内来杭贸易的商人。西湖的风景名胜开始广为人知。当时,西湖泛舟游览极为兴盛,据古籍记载,“湖中大小船只不下数百舫”,“皆精巧创造,雕栏画拱,行如平地。”南宋诗人林升在诗《题临安邸》对当时的盛况做了生动的描绘。另外,诗人杨万里也曾作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盛赞西湖美景。
元明清时期
元朝,西湖依然是歌舞升平的“销金窟”。据《元史》卷23记,在至大二年(1309年),“江浙杭州驿,半岁之间,使人过者千二百余,有桑兀、宝合丁等进狮、豹、鸦、鹘,留二十有七日,人畜食肉千三百余斤。”西域和西欧各国的商人、旅行家,来杭州游览的增多。最为闻名的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在游记中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元朝后期,继南宋“西湖十景”,又有“钱塘十景”,游览范围比宋朝有所扩大。元世祖至元期间,曾一度疏浚西湖,作放生池,部分湖面又逐渐葑积成桑田。但到了元朝后期,西湖疏于治理,富豪贵族沿湖围田,使西湖日渐荒芜,湖面大部分被淤为茭田荷荡。
直到明朝宣德、正统年间(1426年—1449年),杭州开始恢复繁荣,地方官也才开始关注西湖。弘治十六年(一说:正德三年,即1508年),知州杨孟瑛冲破来自豪富们的巨大阻力,在巡按御史车粱支持下,奏请疏浚西湖,由工部拨款。据明《西湖游览志》卷一载:“是年二月兴工,……为佣一百五十二日,为夫六百七十万,为直银二万三千六百零七两,拆毁田荡三千四百八十一亩……,自是西湖始复唐宋之旧。”疏浚工程使苏堤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一带尽为水面,疏浚挖出的葑泥,除加宽苏堤外,在里湖西部堆筑长堤,后人称杨公堤。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在湖中的小瀛州放生池外自南而西堆筑环形长堤,形成的独特景观。三十九年,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池外造小石塔三座,谓之三潭。
清朝,因康熙、乾隆两皇帝多次南巡到杭州,促进西湖的整治和建设。康熙五次到杭州游览,并为南宋时形成的“西湖十景”题字,地方官为题字建亭立碑,使“双峰插云”、“平湖秋月”等未定点的景目,有了固定的观赏位置。雍正年间,还推出“西湖十八景”,使杭州的游览范围进一步拓展。乾隆六次到杭州游览,又为“西湖十景”题诗勒石;又题书“龙井八景”,使偏僻山区的龙井风景为游人注目。乾隆年间,杭州人翟灏、翟瀚兄弟合著《湖山便览》一书,记载西湖游览景点增加到1016处,为杭州最早的导游书籍。乾隆年间兴建的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昆明湖东西两堤也是模仿西湖苏堤六桥而建的。
明清两代,西湖又经历了几次疏浚,挖出的湖泥堆起了湖中的湖心亭、小瀛洲两个岛屿。
雍正年间,西湖面积尚有7.54平方公里,但葑滩20多公顷,经过大规模的疏浚后,面积广及近代的西山路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乌龟潭、赤山埠一带。雍正五年(1727年),浙江巡抚李卫用银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二两,开浚西湖湖道,在金沙港、赤山埠、丁家山、茅家埠筑石堰各一座,用以蓄泄沙水入湖。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颜检奏浚西湖兴修水利,后由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用疏浚挖出的泥土堆筑土墩(即阮公墩)。至此,现代西湖的轮廓已经形成。同治三年(1864年),创立西湖浚湖局,委钱塘丁丙主事。
近代时期
自清朝末期至中华民国迁台前时期,沪杭、杭甬、浙赣等铁路线以及杭州至上海、南京、宁波等地的公路相继建成,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杭州旅游的发展。除传统的香客外,上海、南京等地游客以及欧美、日本等国的游客也日渐增多。《杭州市政府十周年纪念特刊》记载,民国19—25年(1930—1936年)外地人到访杭州累计为32,845人。
民国时期杭州旅游资源日益丰富,西湖景点和文物古迹不断增多。政府将孤山的清朝行宫中的御花园辟为公园,民国16年,改称中山公园,公园左侧辟为浙江忠烈祠,祀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还在西泠桥附近建徐锡麟、秋瑾等烈士墓。民国6年,修建了灵隐寺的大悲阁,数次翻修岳王庙、岳坟。民国12—20年间,修建黄龙洞。民国12—13年,修整倾废的钱王祠,并构筑园林。民国22年,修护已倾斜的保俶塔。
民国时期,杭州的公园建设始于湖滨公园。1912年浙江军政府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墙和旗营城垣,沿湖筑湖滨路,离湖20米处设栏,广种花木,称湖滨公园。长约一里的湖滨公园共分为一至五公园。1922年8月29日至30日,中国***在西湖举行特别会议,决定有条件地同意***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史称“西湖会议”。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在长生路之北至钱塘门头,用浚湖之泥填为平地,约21亩余,辟为六公园。1928—1933年,浙江省政府分别在第三公园码头、第二公园码头和第五公园码头建立“陈英士像”、“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和“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
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有近千年历史的雷峰塔因塔基长期遭盗挖而倒塌,惊动社会舆论。鲁迅为此还特地两度撰文评论此事,而“雷峰夕照”也因此有名无实。1929年6月6日—10月20日,浙江省政府举办首届西湖博览会,参观人数总计达2千余万人次。博览会会址设在断桥、孤山、岳王庙、北山等沿湖地区,旨在提倡国货、奖励实业,除全国一千多个代表团外,还有美国、日本、英国、印尼等国组团参观,为民国时期杭州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盛会。1937年3月下旬,蒋介石与周恩来在西湖边的烟霞洞举行秘密会谈,商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史称“西湖会谈”。[3]
解放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州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杭州市政府实行封山育林,植树绿化,对西湖进行全面疏浚。在西湖风景区,开辟植物园、花圃,兴建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公园,改建玉泉观鱼、涌金公园,整修灵隐寺、净慈寺、岳庙、三潭印月、湖心亭、印月亭等风景点,在亭子里还可以看见好多的鱼。修筑环湖西路(西山路)、龙井路、九溪路。1959年杭州西湖共接待外国游客1,400余人,港澳同胞2,300余人,国内游客500余万人次。
杭州西湖的秀丽风光得到了国家最高***的青睐。这其中尤以毛泽东经常下榻的刘庄(现为西湖国宾馆)、汪庄(现为西子国宾馆)和林彪建造的七零四工程(现为浙江宾馆)最为知名。1953年12月末,毛泽东在杭州西湖边的刘庄(一说汪庄),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2年2月末,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在刘庄的八角亭内草签了《中美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外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文化大革命”后,来西湖旅游人数迅速增加,1978年接待外宾、港澳同胞共计5.3万人次,国内游客约有600万人次。1983年5月,国务院明确杭州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198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指出:“把杭州建设成为我国东南部的旅游中心和国际上第一流的风景旅游城市”。此后,杭州政府修复灵隐寺、天竺寺、净慈寺、岳庙、大成殿和“西湖十景”碑亭等古迹,扩建虎跑等名胜,新建曲院风荷等公园,开辟“灵峰探梅”景点,在黄龙洞、阮公墩创办仿古游乐活动,还办起夜花园、音乐夜市等夜游活动。
1949年时,西湖污泥淤塞,湖水平均深度仅0.55米,湖底水草遍生,大型游船很难畅行。1976年,国家拨专款200万元,开始第二次疏浚西湖。结合驳墈还整修或新建湖滨公园、中山公园、岳坟、苏堤两侧等供游船停靠的大小埠头10余处。另外,1978年至1985年期间,西湖还进行了环湖污水截流工程和西湖引水工程,提高了西湖水体的质量。
1984年,杭州日报社等五家单位发起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由于兼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底蕴,杭州西湖在1982年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在1985年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2000年,时隔71年后,西湖博览会再度在西子湖畔举行。新西湖博览会(正式名称为“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2亿人民币。此后,西湖博览会被确定为杭州一年一度的大型会议展览活动。
21世纪
进入二十一世纪,数项整治西湖环境的大型工程被启动。首先是“西湖南线整合工程”。2002年2月至10月,杭州对西湖南线的四大公园(柳浪闻莺、老年公园、少年公园、长桥公园)进行整合。共拆除围栏2.25公里,拆除建筑6.57万平方米,开挖水系2.60万平方米,新种乔木8000株,草坪和地被植物4.5万平方米。四大公园均实现二十四小时免费开放。杭州西湖是中国首家也是至今唯一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
同年10月25日,在78年前倒塌的雷峰塔旧址上,71.7米高的新雷峰塔建成竣工。从此,雷峰塔与保俶塔“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美景重现西湖,缺失了近80年的西湖十景自此成为完整的全景。
2002年底,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湖西进工程”(即杨公堤景区)、新湖滨景区和梅家坞茶文化村等三大综合整治保护工程。在杨公堤景区建设中,主要恢复了茅家埠、乌龟潭等共计70公顷的水面面积,并与西里湖互相沟通,改善和复原了周边的生态湿地。西湖水面已由原先的5.6平方公里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上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新湖滨景区包括从断桥起,沿白沙路、圣塘闸、环城西路、湖滨路至二公园的沿湖地带,工程将湖滨机动车通道移入地下隧道,路面改造成为综合性休闲购物步行街。梅家坞地处西湖风景区腹地,为西湖龙井茶的重要产地,通过本次整治,景区恢复了茶文化和农家旅游的风格。2003年起,靠近湖滨路与平海路交叉口附近的西湖水面上建立了音乐喷泉系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观赏。
2004年国庆节起,杭州花圃、曲院风荷、花港观鱼公园免费向游客和市民开放。加上2002年开放的南线四大公园,西湖沿线成了开放式大公园。2009年3月20日,太子湾公园免费对游客开放。2014年1月中旬起,杭州市政府开始对包括西湖景区在内的高档会所等服务场所展开关停整改等专项行动,以实现“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的反腐和走群众路线工作目标。
列入世界遗产
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列入目录的景观范围共计3322.88公顷(包括“西湖十景”以及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等其他文化史迹均在这个景观范围之内),缓冲区7270.31公顷,列入的依据标准包括(ii)(即在某期间或某种文化圈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iii)(即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vi)(即具有显著普遍价值的事件、活的传统、理念、信仰、艺术及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连结)。[4]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浙江省境内的首例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继江山江郎山(中国丹霞的一部分)后,省内的第二处世界遗产。
地质
关于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关书籍记载都较简略。明朝《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潟湖。民国九年(1920年),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称:“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潟湖。”竺可桢还从沉积率推断,西湖开始形成年代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竺氏认为西湖形成之初,后由于三面山区中的溪流注入,所挟沙逐渐填充西湖,湖面随之逐渐缩小,倘若没有历代的不断疏浚,西湖早已湮废。1924年,地质学者章鸿钊发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对竺氏的观点又进行了补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积成湖堤,其继以海滩变迁而维持湖面,二者为形成西湖之重要条件。
但是,潟湖说在现代科学考察中受到了怀疑。1950年以后,地质部门对西湖湖中三岛和湖滨公园地质钻孔取样分析,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1979年,地质工作者对湖滨钻孔采取的岩样作微体古生物分析后著文认为,根据不同化石的组合,西湖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期潟湖、中期海湾、晚期潟湖三个阶段,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水体逐渐淡化,形成近代的西湖。
西湖周围的群山,属于天目山余脉。根据岩性差别和山势高低,可分为内、外两圈。外圈有北高峰、天马山、天竺山、五云山等,属高丘陵地形,山体主要由志留、泥盆纪岩屑砂岩、石英砂岩构成,岩性较坚硬,不易风化侵蚀。峰峦挺秀,溪涧纵横,流水清洌,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带。内圈有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凤凰山、吴山等,山势较低,属低丘陵地形。山体均为向斜山地,主要由石炭、二迭纪石灰岩构成,易受水流溶蚀,形成了烟霞、水乐、石屋、紫来、紫云等溶洞。内圈的群山,除岩溶丘陵外,还有横亘西湖北缘的葛岭、宝石山,由火山碎屑岩组成,海拔在百米左右。
山水西湖
一山
主条目:孤山
中山公园原为清朝行宫御花园,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公园命名“中山公园”。公园进门迎面石级上书有“孤山”两大字,其中孤字没有一点,人们猜测其意为“孤山不孤”。放鹤亭在孤山东北角,为纪念宋朝以“梅妻鹤子”闻名的林逋而建。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南麓,现有各类文物藏
孤山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积约0.22平方公里,为栖霞岭的支脉,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今山上林木葱蔚,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且岛上名胜古迹甚
城隍庙是干什么的
1.城隍庙有什么
卖发夹之类的小东西是在丽水路上面蛮多的。
那里有悦园商厦,福佑商厦等,都是卖小商品的。_佷快乐ōˇ6级2008-08-31好吃的(懿)yi5857_10级2008-08-31城隍庙有什么?城隍庙道观可以敬香;城隍庙商城有中外百货商品;有传统的手工艺现场制作;有全国风味小吃;有我国江南非常典型的城市园林:豫园;……。
有什么好东西,那看你需要什么商品了,小商品应该说应有尽有了;如果去文庙,你从方浜中路向西到河南北路左转走过复兴东路,第一条小马路右转向西走就直到文庙了。
2.古时“城隍庙”是干什么的
城隍庙的由来 在中国,可以看到许多城隍庙,里面供着城隍老爷。
每年,人们还会在特定的几个时间内趣祭拜城隍爷,赶庙会。城隍爷究竟是什么人呢?它是怎样逐饯发展而来的呢? 古代传说守护城池的神称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
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它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睛,保谷丰民足。 据史料文献记载,早在三国时,即公元239年就有了城隍庙,其它地方并没有。
后来,城隍庙才逐饯遍布全国各地。 城隍虽属道教之神,但历代帝王却多重视它的作用,屡次给以加封。
后唐末帝李从珂封之为王;元文宗又封及其夫人。 城隍本无姓名,自宋代后多以殉国而死的忠烈封为本城城隍。
《宋史·苏缄传》记载:“缄殉节于邕州,交州人呼为苏城隍”。
3.上海老城城隍庙的介绍
“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
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 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护神,相传明永乐年间(15世纪初),上海知县张守约将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庙(又名霍光行祠)改建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城隍庙。
1926年重建,殿高4.8丈,深6.33丈,钢筋水泥结构,而彩椽画栋、翠瓦朱檐,规模大增。抗战后,为与新城隍庙(原址在金陵西路连云路口)相区别,故称老城隍庙。
老城隍庙艺术竞技馆,内有斗鸡表演、杂技表演及霹雳书法等“中华一绝”的民俗艺术。 老城隍庙商场也叫豫园商场,兴起于19世纪中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商场内道路较窄,建筑多建造于1911年以前(即清代末年),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商场内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顾客熙熙攘攘,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大凡来上海的中外游客,百分之七十都要来老城隍庙走走。
在老城隍庙内,汇集了众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还有南翔小笼汤包和酒酿圆子,真可称得上是小吃王国了。在城隍庙,您还能买到许多上海地方的特色商品和食品,如有止咳、化痰、润喉、开胃功效的梨膏糖和具有60年制作历史的五香豆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与城隍庙商场毗邻的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园林布局具有吴越建筑特点,保存完整,占地40余亩,向有“城市山林”之誉。园内有48处景点构成,荷花池和九曲桥、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得月楼、内园等景区。
其中点春堂为小刀会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 真是个好地方呢,还有上海的地图看看吧 /。
4.城隍庙的来历
最初的“城隍”不是神,而是指城郊外面的护城壕。
“城隍”最早的含义是由水庸衍化而来的。《礼记郊特性》有载:“天子大蜡八,祭坊与水庸。”
郑玄注:“水庸,沟也。”古代人最早信奉的护城沟渠神是“水庸神”,以后逐渐演变为城郊的守护神,即城隍神。
城隍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 他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 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 护国保邦”之神,说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足。
据史料文献记载,早在公元239年就有了城隍庙。后来,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
城隍虽属道教之神,但历代帝王却多重视他的作用,屡次予以加封。后唐末帝李从珂封之为王;元文宗又封及城隍夫人。
城隍本来是没有姓名的,自宋代后,城隍便被人格化了,多将殉国而死的忠烈封为本城城隍。《宋史·苏缄传》记载:“缄殉节于邕州,交州人呼为苏城隍。”
上海城隍庙中供奉的城隍老爷是元末明初的士大夫秦裕伯。据说他是秦少游的七世孙,元末进士,他在上海一带很有威望,明太祖多次请他为官,但他以一臣不事二主为由加以拒绝。
他死后,明太祖下诏说: “秦裕伯生前虽不为我臣,可死后要为我主城郭、守疆土。”于是便封秦裕伯为上海城隍。
人格化的城隍多以属地名人为主,如苏州的城隍是春申君,杭州的城隍是文天祥等等,郑州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爷是纪信 ,不一而足。
5.城隍庙有哪些著名的特色小吃
城隍庙小吃:城隍庙小吃是上海小吃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于清末年初,地处上海旧城商业中心。著名小吃有南翔馒头店的南翔小笼,满园春的百果酒酿圆子,八宝饭,甜酒酿,湖滨点心店的重油酥饼,绿波廊餐厅的枣泥酥饼,三丝眉毛酥。
此外还有许多特色的小吃如:面筋百叶,糟田螺,氽鱿鱼等。 火宫殿小吃:长沙火宫殿小吃群始建于1747年,1941年重建,集中湖南各地风味小吃于市,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其特色小吃有姜二爹的臭豆腐,张桂生的馓子,李子泉的神仙钵饭,胡桂英的猪血,邓春香的红烧蹄花,罗三的米粉及三角豆腐,牛肉蒸饺等,共300多个品牌。
夫子庙的小吃:南京夫子庙AOC小吃群位于繁荣的秦淮河畔。这里小食摊贩经营的油炸干,豆腐脑,五香回卤干,五香茶叶蛋,乌龟子,酥油饼,小笼包饺,千层油糕,多种浇头的各式汤面等品种,价廉物美,尤以配套装笼的什色点心最受消费者欢迎。
玄妙观小吃:玄妙观小吃群位于苏州闹市中心观前街,集姑苏点心小吃于一市,著名的有五芳斋的五香排骨,升美斋的鸡鸭血汤,小有天的藕粉圆子,炸酥豆糖粥等,还有千张包子,观振兴面馆的各种苏式面条,净素菜包子等;还有供人们茶余酒后闲吃的品种:盐金花菜,腌黄连头,去皮油氽果玉,油氽黄豆,酱螺狮,油氽臭豆腐,油氽粢饭糕,烘山芋油三角粽等,均是价廉物美,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小吃。 开洋葱油面是上海市湖滨点心店的特色小吃,也是城隍庙的著名小吃之一。
上海特色的小吃应有尽有,如上海生煎、南翔小笼包、乔家栅小吃等,街头点心 周贵妃凉皮店 南翔翔馒头店 油氽、汤煮、锅烧、笼蒸,烘烤。
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城隍爷是当地的守护神,也是最亲民的一位神仙。他并不是上天派下来的神仙,大多是由当地民众的名臣英雄来做的。
城隍庙不只是一个,大部分地界都有,而且城隍爷也不是一个人,当地有各自的城隍爷。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县令。城隍庙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只有县治以上层级的城市,才能设有官方的城隍庙。他的职责是一方面护佑老百姓,另一方面就是管当地的阴间之事。城隍爷的下属就是土地公,土地庙又分布在各个村庄角落,由不同的土地公看管。
上海城隍庙的由来:
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前殿祭祀金山神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诰封四品显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后殿乃寝宫。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城隍庙的由来”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